全域旅游是服务国家战略的创新实践

来源: 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 | 时间:2017-09-22

全域旅游是“五大发展理念”在旅游领域的具体落实。全域旅游不仅是中国旅游发展道路的理念创新和模式创新,更是全面对接和服务国家战略的创新实践

□特约评论员王德刚

全域旅游是新时期我国旅游业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创新,是“五大发展理念”在旅游领域的具体落实。国家旅游局日前发布的《2017全域旅游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对两年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和全域旅游发展取得的初步成果进行了总结。《报告》显示,虽然只经过不到两年的时间,但全域旅游在以“厕所革命”为抓手推动公共服务体系提档升级和城乡均等化、以“旅游+”为路径整合社会和产业资源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切入点促进旅游大项目建设拉动社会投资、以乡村旅游为主导推动传统乡村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精准扶贫、以提高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质量为主线服务大众旅游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绩。实践证明,全域旅游不仅是中国旅游发展道路的理念创新和模式创新,更是全面对接和服务国家战略的创新实践。

首先,全域旅游是“五大发展理念”在旅游领域的具体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现阶段指导我国社会、文化、经济等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思想,而全域旅游就是“五大发展理念”在旅游领域的具体落实。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旅游业发展初期以景区观光、酒店住宿等为主体的“狭域”旅游发展概念,拓展了旅游发展空间,创新了旅游产业商业模式,全面推动了区域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并最终对整个区域经济体系形成整体优化效应,形成了旅游服务业主导型的现代区域产业结构体系。因此,《报告》强调指出,全域旅游就是“缘起”于“五大发展理念”,并具体落实和遵循的结果。

其次,全域旅游是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的催化剂。全域旅游以“旅游+”为手段,将各类社会资源、产业资源进行整合和多元化利用,以旅游业为主导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新型区域经济结构,无论是传统农业,还是现代工业和科技产业,或是城市社区、乡村等,都能够通过与旅游业的融合和嫁接,形成新的产品类型和产业业态,增加和丰富产品种类,提高产品附加值,优化产业结构。《报告》显示,全域旅游实施以来,“旅游+农业”所形成的休闲农业业态接待人数和经营收入年均增长都在15%以上;“旅游+互联网”所形成的电商领域,在线旅游消费占旅游总消费的20%;全国首批200个特色小镇有70%是以旅游为主要业态,等等。全域旅游将旅游功能延伸到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几乎所有领域,让整个城市成为旅游目的地,让乡村成为乡村休闲度假地,让农业成为休闲农业或田园旅游综合体,让工厂成为工业旅游示范点或研学旅游基地,重构和优化了产业结构,推动和促进了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升级。

再次,全域旅游是精准扶贫、促进落后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途径。到2020年,全国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所有贫困县、贫困村全部摘帽—这是党中央确定的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而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作为国家脱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为指导,将贫困地区的农田、荒山、水域、房舍、农作物、乡村环境等生产和生活资源,通过农民自营、租赁、流转、合作、入股等方式,以发展乡村农业旅游为导向,实现乡村资源的多元化利用,促进乡村地区以第一产业为主导的传统农业经济向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经济转型发展,让原本缺乏活力的乡村落后地区自身具有了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促进贫困地区走上产业化脱贫之路。作为现代旅游和旅游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全域旅游在国家扶贫战略中,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最后,全域旅游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感的重要手段。旅游是给人带来快乐的产业,全域旅游既强调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提高旅游服务质量、营造友好的旅游环境,同时也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号召全民参与旅游、享受生活,提高身心健康。因此,全域旅游实际上就是在打造全域化的幸福生活空间,提供全域化的幸福生活服务,倡导和引导幸福的生活方式,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有质量、有尊严和健康幸福的现代生活。

全域旅游作为在“五大发展理念”指导下产生的创新发展模式,对接和服务国家战略,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民经济新发展、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升和社会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创造了世界旅游发展的中国道路、中国经验。

(作者王德刚:中国旅游协会副会长、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会长、山东大学教授、中国旅游报特约评论员)

摘自中国旅游报



公众号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