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风人文传奇小镇——湖北口

来源: 湖北省旅游摄影协会 | 时间:2016-06-21




        2016年5月20日,省旅游摄影协会孔铁琼、刘彦、李平、王海伦、张建新、钱泽宽等12位会员组成的“520湖北口采风团”来到深处鄂西北边陲的回族民族乡,进行了两夜三昼的摄影创作与采访活动。探访湖北口这个富有自然和人文传奇边陲小镇,此行的造访充满欣喜和期待。




DAY 1
        21日清晨6时,一声起床的号令,大家全部在居住的旅馆停车场集合完毕,在郧西县摄协主席杨洪霞的带领下,将要前往坎子山拍摄日出。车子驶出小镇,沿着崎岖的山路,行驶约15分钟,便见到远山的云雾缭绕,在一个叫鹰嘴石的拐弯处,大家一下车,全部欢呼雀跃开了。


 




        由于昨日的大雨,今晨放晴,站在坎子山的最佳观赏点,平视遥看远方,群山连绵、在白云的掩映中,似出海蛟龙,时隐时现、时而淹没、时而浮出,蔚为壮观;山涧的袅袅白云,晶莹玉白,蒸腾缥缈,萦绕在葱绿翠叠的莽莽群山,妖娆妩媚;仰望万里苍穹,湛蓝湛蓝的浩瀚云天,时而波澜壮阔,气吞山河,时而云卷云舒,宁静而又安祥;再俯瞰群山环绕、白云笼罩下的湖北口集镇,座座小楼,鳞次栉比,宛如玉带,蜿蜒迂回在那长长的峡谷或山野之上。


 


        如梦似幻的仙境原来在这里,但是此时、此刻、当下的这儿,一切都是真的,只是没有想到这美轮美奂的人间瑶池,来的太突然、也太快,早知有此美景,要是把家人和好朋友带来,一同分享,那一定应该是另一种天伦和幸福的了。   


 

 


         当天空全部放晴,一轮红日蓬勃而出,已是早上8点30分,一行摄手各个兴致盎然,成就和满足感油然而生,咔嚓的快门声此起彼伏,眼前的壮美画卷被一一定格。


         随后我们一行由乡党委分管宣传的马部长带队,驱车20公里,前往吊桥沟,准备徒步穿越一条大峡谷。


 


        吊桥沟位于湖北关脚下,全长约10公里,这里峡谷幽深、山清水秀、气势恢宏,植被多为原生态,树木葱郁、怪石林立、溪水潺潺、飞瀑壮观,景点多大百余处。是春赏百花夏探水、秋观红叶冬咏雪的旅游、休闲、疗养圣地。


 


        一路的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每位摄影师都带的是两台以上照相机,各式镜头、滤镜、三脚架等装满双肩包,加上用水等,每位的行囊均在10公斤以上。张建新老师今年63岁,身材高大魁梧,所带器材最全,一路细心拍摄,一路为其他会员传授自己的拍摄技巧,耐心又细致,多次想帮他分担他的背负,都婉言谢绝,硬是走完全程,给大家带来了力量和鼓舞。



       “打儿窝”的传奇、”犀牛望月”的期盼、”莲花洞”的神秘、”黄龙洞”的险峻等一连串的景点,在马部长的带领和介绍之中,我们一一走过,一路的思考,一路的拍摄,一路的旖旎、一溪的奔腾、一生的震撼,大家无不为这大自然的馈赠和鬼斧神工的天造而拍手称绝。


 


        边走边拍,边拍边聊,马部长一路为大家介绍景点,比专职导游还要水平高,一路的聊天,得知他是一个回族人,曾近在这条峡谷的下游的一所小学担任过老师,在这条幽长的峡谷中,他已经走过来了无数个春夏秋冬,可以说这条峡谷记载了他的青春岁月和成长历程,与大山为伴,也正是巍峨的大山磨练了他的坚强意志,他学业归来,扎根山区,成为一名边远山区的基层教师。在人民教师的15年风雨历程中,无数次被评为优秀先进教师,后又被考试选拔到湖北口乡人民政府工作。



        一路的行走,一路的倾听,眼前这个说话朴实随和、身体硬朗结实、又具有学究风格的马部长,敬佩之意油然而生。这是这大山里的一条汉子,又是湖北口乡的一条汉子,但我则认为他更是湖北口回族乡人心中的“大山”。


 

        中午12时分,我们一行走到峡谷的下游,在东川村6组27号的一户农家门前,稍事休息后,沿着这一开阔地带,穿过一幢幢农家小圆,大家的镜头开始转向沿途的农舍、田园、老人、孩子。在这次的采风中,张建新老师,把在路中遇到的四个小女孩,都一一拍摄了很多精美的照片,表示回家后,把照片洗印好了将寄回给她们,并捐款1000元,请马主任帮着送到这四个小女孩的家中,以示对上学的资助进而表达自己对大山深处的留守贫困孩子的一份心意。
DAY  2


         第二天的拍摄更加艰苦,不过大家的精神劲头十足。今天的行程是参观湖北关、万亩石林、三十六岩,三处的行程间距约在60公里。


        不到8点,我们就来到了久闻大名的、连接鄂陕两省雄关——湖北关。雄伟的关楼,端坐在天堂山与凤凰山两大山脉的结合部,素有“秦之咽喉,楚之门户”之称。据了解,此关楼始建于道光二十一年,(即1841年),2002年被列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扩建修复,现在湖北关主体部分包括城墙、城楼、楚亭与秦亭,配套有陈列馆、古校场、路边护坡、绿化带等,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


 


        在今年三月份落成的陈列馆里,马部长为我们讲解了发生在湖北关的一系列历史沧桑和变化。在这里,我们了解到了,这里还曾经是岳飞、李自成、王聪儿屯兵血战过,这里还是红25军,红74师和新四军五师的重要活动区域,贺龙、李先念、程子华、徐海东、陈赓等老一辈革命家也曾在此浴血奋战的革命老区。 


 


        驻足凝望晨曦中的巍巍关楼,宁静而又端详,古朴而又厚重,面向鄂陕两境,仿佛在向我们无声的诉说着一个世纪的过往烟云。崇敬之意和感恩之情,在我们每位到场者中情不自禁,油然而生。致敬历史的先辈,因为你们,这里人杰地灵;感恩这片热土,我们将用最饱满的深情,创作出最礼赞的华章,来回馈这贫瘠而苍茫的大山。


 


        离开湖北关,驱车20公里,再次登上坎子山,来到了慕名已久万亩石林。
         万亩石林位于鄂陕交界的湖北大梁之巅,海拔1500米,景区内石林遍野,依山拔起,石峰、石礅、石笋星罗棋布,远望似人山人海,战将如林,近观各种石林仰卧立曲,千奇百怪,目不暇接。



         车在茫茫石林间穿梭,七弯八拐,石林在一处施工修路的现场,我们下车,沿着一条还没有修通山间公路,我们来到了一座土墙黑瓦的农舍,一位老奶奶走出门来,向我们迎接招呼。原来,就在老奶奶的房子背后有一个溶洞,钱泽宽、李敬红、郭海、毛仁俊几位摄影师,打着手机的灯光,挤过狭小的洞口,进入了溶洞拍摄。


        世代久居的这栋农舍,如今只有一个老奶奶居住于此,她今年70岁,身材高挑,满脸的皱纹,一身陈旧的补丁衣服和那一双深邃而渴望的眼神,这是一位极富贫困农村艰难生活特点的老奶奶。孔铁琼、王海伦、李琳、谷冬青几位摄影师被这老奶奶的人物特质吸引,一边与老奶奶拉家常,另一边是快门声咔嚓不停。


 


        离开石林,驱车20公里,于上午11时分,我们来到了著名的佛教圣地三十六岩观音寺。三十六岩观音寺,始建于明朝,因其坐落于三十六丈高悬崖而得名。寺院地处险境,居高临下,观瞰人间,意境非凡。这个佛教建筑的气势和风格几乎与武当山南岩宫的相似,颇具特点。但这个观音寺却比武当山幽静千倍不止,是出家人修行的绝佳之地。



         景色优美,环境优雅,可惜这座寺庙由于年久失修,悬建于山岩的宫观出现裂痕,构成不安全隐患,已于近日关闭。但是由于寺庙的名气较大,鄂陕香客络绎不绝,寺庙又在三十六岩的山下平坦之地,新建了观音殿、三圣殿、娘娘庙、祖师殿、十三殿等多个殿堂,建筑肃穆庄严,雕梁画栋,佛像林立,栩栩如生,百姓来此烧香拜佛及寺庙内地法事活动得以正常进行。


 


        短暂的两天采风,湖北口回族乡的清真寺、千年古树、风洞以及野生动物等众多的景点及人文景观,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湖北口,是一个会让你远离城市的喧嚣,感受大山的伟岸与神奇的地方,这里环境恬静优雅,优美的自然风光,地道的农家美味,独特的民族文化,未来的湖北口乡必将是鄂西北宜居、宜业、宜游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以上图片由省旅游摄影协会张建新、刘彦、钱泽宽、李平、王海伦、张建新、李琳、谷冬青、毛仁俊、李敬红、郭海提供)



公众号相关信息